小米已经上车 OV还会远吗?
家上市公司,小米不会轻易确认造车计划。前有贾跃亭造车事件,资本市场听一造车,本能的觉得这事“不靠谱”。 不过,近些年,雷军的造车野心已十分明显。2015 年,顺为资本先后投资造车新势力蔚来和小鹏,2019 年,与奔驰合作,小米旗下语音助手小爱得以进入汽车的人机交互系统。 除此之外,小米与多家关联公司申请的车用相关专利数量已达到 134 件,一方面看出小米在车辆操控、定速巡航等方面,已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技术积累,另一方面说明小米资金充裕。 财报显示,截至 2020 年第三季度,小米现金、现金等价物等已达到近 560 亿元,小米还在同年底通过增发股票等方式获得近 40 亿美金。紧接着在今年开年,小米传出的造车传闻,无谓于真假,小米显然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,做了充足的准备。 可以发现,多年来,雷军对造车这件事一直持有观望态度,从 2013 年和马斯克聊天后,小米已经在为造车做准备。自 2015 年至今,小米申请的与汽车相关专利已超 800 件。 多年来雷军造车态度一直犹豫不决,当市场环境和政策规范到位后,秉承本身物联网生态布局,雷军此时毅然造车。而智能汽车是非常重要的终端入口,一众手机厂商自然会重点把握,防止被时代抛弃。 苹果 小米造车传闻之前,外界热议的重点厂商是苹果。2021 年以来,苹果造车动作频频,不断传出和多家公司谈判的消息。和多方企业谈判一年多,苹果始终没有确认一家合作的厂家。 整车方面,苹果先后和现代、日产企业商讨苹果组装汽车,甚至投资现代集团旗下的起亚汽车 36 亿美元,用于生产设施建设和汽车开发等工作。 这几年,苹果不断产出专利,2019 年申请 30 多项专利,2020 年斩获 40 项专利。这些专利大致包括充电系统、无线充电校准系统、车辆热管理系统、可伸缩汽车保险杠系统等。从苹果这些年的专利中看出,其造车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:自动驾驶系统、汽车设计和人机交互、环境交互等方面,还有充电技术、电控技术。 从苹果申请的汽车专利可以看出,都会在细节处创新,比较注重乘车体验专利,苹果还和多个硬件厂商沟通合作,例如显示器方面,和台积电合作开发 micro OLED 显示器。这款显示屏的区别在于,它是直接内置与芯片晶圆上,所以更薄更小,也更加省电。 据了解,苹果的首款汽车将是辆完全自动驾驶汽车,造车企划从企业服务进入到个人消费。这些自动驾驶汽车,将为用户解决最后一英里的问题。 具体来讲,苹果先进入送餐车、自动驾驶出租车等企业服务产品,最后再过渡到个人消费产品。苹果大概率不会做企业服务,而且市面上很多无人驾驶送餐这,在低速场景下会吸引很多厂商,市场份额已经被占据。 华为 华为是所有手机厂商中第一家宣布入局造车的公司。去年 11 月份,据媒体报道,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将划归与消费者 BG,由余承东管理。 华为之前的芯片和通讯遭封杀,手机业务前途未知。2020 年三季度,华为出货量在全球下滑 22%,贡献 50% 出货量的荣耀被拆分,Mate 和P系列等高端产品卖身传闻,手机所在的消费者事业部处境逼仄,华为既需要新业务增长点以补齐手机缺位。 华为多次宣称不造整车,但要进入价值更高的生产链,像是研发智能驾驶系统、智能座舱系统、智能车控系统、激光雷达等,华为除了不造玻璃、轮胎、引擎等,要在核心技术上造车,而下游的主机厂则成为了华为产品的代工厂,这样的关系很像高通芯片和各大手机品牌的关系。 2019 年 5 月,华为成立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BU,进入造车市场,但华为不做硬件,只做 OCT(开放容器测试框架)技术,致力于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。汽车智能化转型下,华为轮值董事徐直军说,增量部件将占据一辆车 70% 的价值。
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公布的智能汽车整体战略,业务增量包括智能电动、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、智能网联和云服务。这几个方面可以概括为智能驾驶即自 (编辑:我爱制作网_潮州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